2007年3月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五版:面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奉化法院女法官:像“婆婆”一样勤操心
本报记者 陈卓 通讯员 姜萍平

  立案窗口是法院对外的窗口,人民群众有冤屈,要打官司,首先要到立案窗口来办理立案手续,立案法官则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位法官。奉化市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法官,她们不仅个个业务精通,立案快速高效,而且还不断创新立案方式,耐心细致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立案窗口成为了有口皆碑的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

  要告子女的二老官司
  还没打问题就解决了
  去年下半年,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夫妻来立案窗口,是为了赡养的问题。因为类似的案件比较多,一开始,这并没有引起法官的特别重视。
  老夫妻说,他们有6个子女,各自的生活都还不错。但是,有一个特别不孝顺,结果其他的跟着看样,所以要来告这些子女。
  两人情绪很激动。稳定了他们的情绪之后,立案窗口法官开始仔细地整理他们提供的证据。法官发现,还缺少一份证明老夫妻和6个子女关系的证据,需要当地村委会的户籍证明。
  考虑他们家在农村不方便,法官请老夫妻先将诉状放在这里,补充材料到时再邮寄过来。
  可过了10多天,法官还是没有收到材料。这下,她有点担心了:这个证明材料取起来并不麻烦,难道出了什么事?
  立案法官赶紧和当地村委会联系,原来老太太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扭了,在家休养。
  得知这个消息,立案窗口副庭长阮蓉蓉和法官胡华敏一起专门抽时间去了趟老夫妻的家。经了解,其实,其他5位子女对二老还是愿意赡养的,平时也照顾着他们,主要是最小的儿子不愿意,大家劝了好多次都没用,其他子女看不过去,就和二老说,只要去告小儿子,他们也愿意成为被告。
  一听这情况,大家都觉得有调解的希望。法官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重点找了小儿子谈话。原来,小儿子觉得父母偏心,无论在分家产还是在他结婚时给的帮助都最少,所以现在不愿意赡养他们。
  “你最小,父母有多的也都给你了,若少点,也只有亏待你点。父母总是疼孩子的,把你们养大不容易,你要多体谅他们。”一番话下来,小儿子说通了。
  最终,6个子女在当地司法所达成了协议,共同赡养二老,而且共同承担二老的医药费。
  原本可能闹得一家人没了感情的案子,在心思细腻的法官和当地司法所的帮助下,化解了怨恨。
  
  巡回立案午间立案
  都是为了方便当事人
  以前,老百姓打官司必须到法院来立案,看着边远地区的老百姓打官司不方便,立案窗口的女法官们开始实行巡回立案,每月定期到偏远地区为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既省去了当事人往返奔波之苦,又为他们节约了财力、物力。
  立案窗口的女法官们每次巡回立案时都与当地乡镇的司法所联系,对于能够当即解决的纠纷,找到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直到解决矛盾。对于不能立即调解解决的案件,确定下开庭时间后,如果当事人行动不便的,还联系法官“下乡办案”。2004年到2006年立案法官先后30多次深入农村、山区,办理立案200余件。
  另外,立案窗口还实行午间立案。这是专门为方便外地和有特殊困难不能在工作时间前来立案的当事人。立案法官放弃休息时间,利用中午为他们办理立案手续。有一次,一位杭州当事人中午来到立案窗口,董晓蓉法官很快为其办好立案手续,并根据他的要求,与正在午休的审判业务庭法官取得联系,及时把案件移送到审判业务庭,审判业务庭法官在当天就找到另一方当事人,并调解好案件,当事人连夸奉化法院法官工作快速、高效、公正。
   
  对当事人进行起诉指导
  为弱势群体开“绿色通道”
  许多来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只知道法院是讲理的,但对如何举证说理,却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立案窗口的女法官们就对他们进行起诉指导。
  有一位外来民工在一次建房作业中从高处摔下,成了高位瘫痪,医疗费欠了一堆。民工的妻子急着要打官司给丈夫讨钱讨说法。但妻子不懂该怎么维权,拿着一堆医药费单子来到了奉化法院立案窗口。
  法官听了民工妻子的故事,耐心地向她解释:光有这些单据不够,至少还需要状纸——要告谁,到底有几层承包,最后的承包者有无相关资质证书……
  可是老乡来了一群,没有一人懂得该怎么办。于是,法官赶紧联系当地司法局,请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还向民工妻子指明了该如何去司法局求助。
  等法律援助律师再次将完备的材料拿到立案窗口的时候,她们当即表示此案缓交诉讼费,并以最快的速度立案。
  立案窗口的女法官们以女性的善良,对老、弱、病、残等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受理手续,并在诉讼费收取上严格按照规定予以减、缓、免。2006年一年共为53件案件诉讼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15.6万元,并为4名特殊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实施司法救助4.2万元,确保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